“绣花时不要把线留得太长。如果纱线走线,会影响美观和质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罗县蒲场镇哈角角村的梯田已经开始移栽水稻秧苗。十多名彝族妇女围着村庄的道路刺绣,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彝族传统刺绣技能的代表传承者assiwu zhimo正在耐心地指导她们。
绣花女人的绣花材料和花样全部从阿西·乌芝莫那里购得。他们所绣的衣服,头巾和背包由阿西·乌治莫统一出售,并销往凉山州各地以及成都,云南,贵州等地。根据每个绣花花样的复杂程度,绣花女士的工资在400元到1000元以上(人民币,下同)。
彝族妇女从小就学习刺绣,但是她们大多是自己刺绣。如今,这种从几代人那里继承下来的技术已经摆脱了“伪装”,成为他们增加收入而不离开家园的“魔术武器”。它也已成为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的“名片”。
58岁的阿西莫夫(Asimov)从10岁开始学习传统的彝族刺绣。她精湛的工艺和对配色和图案的独特见解使她的刺绣在附近非常受欢迎。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邻居会要求我帮忙绣花衣服,绣完后他们会给我一些报酬。那时,我认为我们绣花的东西可以用来赚钱。”阿西·乌芝莫(Asi Wuzhimo)于1993年成立了彝族刺绣店,并成为甘罗县最早将彝族刺绣推向市场的人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Asi Wuzhimo制作的刺绣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由于手工刺绣需要很长时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忙碌的阿西·乌芝莫(Asi Wuzhimo)动员了该县的彝族妇女一起做这件事,并动员了老师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技能并传承传统技能。仅从2016年到2019年,它就增加了1,700多名彝族妇女的收入,每年收入近30万元。
“我每天在业余时间绣花,每个月能赚3000元左右。你不用外出工作就可以赚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玩偶。”今年29岁的巴拉村Gouer Yishamo在甘罗县的李克镇,已经从Asi Wuzhimo学习刺绣已有十多年了。 “村里的许多妇女现在都在这样做,他们从未想过可以用我们的绣花换钱。这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
“学习永远不会太晚。” Ashimoto坚持每年都要进行访问和学习,以了解当地手工艺品的发展和创新。 “让我们看看人们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学习。”
阿什五指模不断创新。她加强了在传统的彝族刺绣(主要是红色,黄色和黑色)中使用蓝色,绿色,粉红色和其他较为生动的颜色。 “每个人的喜好都在变化。我们不能保持不变。”
在谈到未来计划时,阿西·乌芝莫笑着告诉记者,过去,彝族通常在重要日子穿传统服装。他希望设计出更简单,更时尚的彝族刺绣作品,以适合更多场合,以便每个人都可以每天佩戴它们并且看起来不错。 “我希望彝族刺绣能够走到更多的地方并发扬光大。不仅彝族喜欢穿,而且汉族,藏族甚至外国人都喜欢。”
甘罗县文广市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赵建民说,甘罗县目前有数百家彝族刺绣服装商店。 2015年以来,全县彝族刺绣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万元。现在,甘罗州大力支持彝族刺绣出山入市。除了每年为该县的彝族刺绣作坊提供财政支持外,甘罗还定期接受培训,以帮助刺绣女士们提高技能并创造更多精美的刺绣产品。